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媒體看遵義 > 正文

                        遵義市: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的云貴山實踐

                        2023年04月10日   來源:遵義網    

                        云貴山產業路延伸到茶園。(湄潭縣茶產業發展中心提供)

                          凌晨五點,天還未亮,湄潭縣云貴山上的茶農鐘亞嵐早已起床,簡單梳洗過后,她便開車下山到移民新村——南江村接人到茶園里采茶。

                          茶人的春天是從第一口春茶開始的。驚蟄前后,湄潭春茶進入大面積開采期,鐘亞嵐每天五點起床,晚上制茶常常忙到第二天凌晨一兩點,但她從不覺得累:“春茶貴如金,一年忙到頭就指望著這段時間,看著這些嫩芽我高興得很,有干勁兒?!辩妬啀姑刻於紭泛呛堑?。

                          收獲的喜悅隨著茶香四溢。

                          像鐘亞嵐這樣忙碌而幸福的人,在云貴山上有很多。

                          云貴山緊依湄潭縣城,山上散居著幾十戶人家。這里原本叫大廟場村丁家溝組,因近年來云貴山上的茶葉名氣越來越大,大家更習慣叫這里云貴山。

                          茶山不負春

                          四月的湄潭,山翠水綠,滿城茶香。云貴山上云霧繚繞,撥開云霧,采茶人穿梭于翠綠的茶園間。他們腰間挎著竹簍,眼睛盯著茶芽,雙手跟隨目光快速折芽,一會兒竹簍就裝滿了茶青。

                          中午時分,云霧已升到山頂,采茶人陸續下山,背簍里滿載著一上午的勞動成果。

                          “今天你采了多少?”

                          “我采得不多,你們年輕人手腳快,采得多一些?!?/p>

                          ……

                          大家相互探看采茶的“成績單”,有時心里還較著勁,你一言我一語地往茶葉加工場走去,一陣陣歡聲笑語在茶山回蕩。

                          31歲的顏季秀10年前從畢節嫁到南江村,期間也曾到過浙江打工。因為孩子年幼需要照顧,她便不愿意再出遠門。她認為,比起掙錢,陪伴和教育孩子更加重要。

                          南江村種茶少,但每年都有很多種茶人來接他們去采茶,采茶為顏季秀兼顧生計和生活提供了可能,湄潭茶山的饋贈帶給采茶人一份可觀收入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好日子。

                          “我們愿意早點起床,這樣能多采摘一些,收入也更多一些?!币粋€上午,顏季秀采了近3斤茶青,按每斤30元的人工費,她掙了近90元。

                          “吃完飯就上山,一直要采到天黑?!鳖伡拘闩牧伺纳砩习捉q絨的茶毫,臉上泛起靦腆而幸福的微笑。

                          茶山上采茶的男性相對較少,44歲的龍太明是其中之一,可他雙手采茶的技術非常嫻熟,茶簍里的茶也不比女人們少。

                          龍太明在湄潭縣城的一家酒店做著維修工的工作,因為常年上晚班,白天空閑的時間就被他充分利用起來:“茶山老板不要求上下班時間,我有事情隨時可以走,多采點就能多掙點零花錢?!边@種靈活就業的方式吸引了很多附近的村民到茶山“兼職”。

                          鐘亞嵐把采茶人送到茶山后,就返回家中同丈夫覃其剛一起加工制茶,還抽空做好了簡單的飯菜。

                          約摸中午十二點,當采茶人背著裝滿茶葉的背簍下山時,鐘亞嵐就開始給大家計重:“兩斤八兩……三斤二兩……兩斤五兩……”

                          鐘亞嵐一邊看秤一邊記錄,大家也在各自計算著自己的收入,不管多與少,開心的笑容始終洋溢在臉上。

                          “只要勤快,在這里不愁沒有活干,光采茶就能采到10月份左右?!辈刹枞朔栋卜仪逑粗稚蠚埩舻牟铦n,笑得很燦爛。

                          青山不負茶人

                          云貴山海拔1715米,山勢陡峭,終年云霧繚繞,二十多年前,只有一條崎嶇的小路通往山下,村民幾乎都以種植玉米為主,每到趕場天,便背上玉米到集市售賣,然后再買一些生活用品回家,日子很困苦。但就是這樣不適宜耕種的環境,卻為茶葉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我們不用打農藥,茶葉都不會長蟲,因為早晚溫差大,蟲子壓根就沒有生存機會?!辩妬啀拐f。

                          云貴山有悠久的種茶歷史,有多久,沒有人說得清,但是山間已被編號保護的三百多株古茶樹證實了這一說法。

                          覃其剛記得,小時候村民們的房前屋后、田坎邊上都種有茶樹,但產量僅夠自家喝。

                          2000年,國家開始在西部地區大規模還林還草。一批又一批茶葉技術推廣人員沿著崎嶇的山路來到了云貴山,常常一住就是幾天,晚上做思想動員,白天做技術推廣,這讓窮苦了幾輩子的云貴山人看到了發展的希望。

                          有了方向,有了技術,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開始上山開荒種茶,一刀一鐮把玉米地變成了茶園基地,荒山上也種滿了茶樹。

                          如今,村民李洪還記得當年年幼的自己與父親李朝華一起上山開荒種茶樹的場景。李洪說:“雖然上山開荒很辛苦,但是大家很開心,總覺得這個事情有奔頭?!?/p>

                          茶樹種下去的頭三年幾乎沒有收成,村民們也沒有閑下來,而是通過到茶廠打工、請教當地的做茶老師傅等方式學習種植、加工的技術。

                          李朝華聽說哪里的制茶技術好,就到哪里虛心請教,回家后又反復實踐研究。經過不斷的研習,李朝華掌握了制茶的技術,對發展茶產業更有信心了。

                          2001年到2002年,云貴山上的村民開始在家修建茶葉加工場,最初都是簡單的工坊,多數程序以手工完成,一天只能制作兩三斤干茶。

                          遇上趕場天,村民們又將干茶背到縣城售賣,在當時一斤湄潭翠芽能賣四五十元,下山的負重減輕了,收入還比種玉米翻了幾番。

                          茶人不負青山

                          嘗到甜頭的村民們不斷擴大種植規模,更新制茶設備,提升制茶技術。

                          年復一年,如今的云貴山,漫山遍野都是茶園,家家戶戶都種植、加工茶葉。水泥路從山下修到了家門口,產業路也延伸至茶山上。

                          路修好了,村民們也不用再背著茶葉下山售賣了。每到春天,慕名而來的茶商絡繹不絕。

                          去年,李朝華家生產了近萬斤干茶,茶商上山收走了大半,還有一小部分賣給了前來旅游的游客,營業額近百萬元。

                          李朝華說:“日子越來越好,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p>

                          路修好了,不少來自重慶、貴陽、遵義的游客也會帶著家人來到云貴山體驗采茶、制茶的樂趣,吃上一頓農家飯,臨走還不忘帶上幾斤新茶贈送親朋好友。

                          鐘亞嵐除了打理茶葉加工場外,還常常接待自駕游的客戶,帶著客人們游茶山,教他們采茶、做茶,有時候一天要到茶山跑幾趟。

                          鐘亞嵐很喜歡現在的生活,她在家里裝上了茶桌,擺上了專用的茶具,便于更好地給客人展示云貴山的好茶。

                          家庭式的茶葉加工場辦起來了,除了指導村民種植、加工、選苗育種外,湄潭縣茶產業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也比以前更忙了。每周他們都會不定期、不提前打招呼到山上檢查加工場的衛生情況,抽樣檢測茶葉農殘。

                          湄潭縣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楊冬說:“我們必須保證讓消費者喝到的每一口茶都是‘干凈茶’、‘放心茶’,守護好‘湄潭翠芽’‘遵義紅’品牌?!?/p>

                          在遵義,像云貴山這樣因茶興業、以茶致富的村莊還有很多。據統計,遵義市涉茶鄉鎮達到133個,其中萬畝以上的鄉鎮達56個、村32個,種植15畝以上茶園的家庭農場1.09萬戶,產業覆蓋25.1萬戶100萬余名茶農。

                          迅速吃過午飯,大家顧不上休息,又說笑著往茶山走去,采摘那讓大家致富的“金葉子”。

                          李洪開始攤晾新采摘的茶葉,妻子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在屋外玩耍,機器的作業聲掩蓋不了孩子的歡笑聲。

                          覃其剛還在茶葉生產車間揉捻著茶青,鐘亞嵐也開始拿起手機,線上回答客戶的問題。

                          ……

                          云貴山的綠水青山,就是老百姓的金山銀山。茶產業帶來的富足生活,讓這里的村民感受到了更多的幸福?! ?nbsp; (新華社)


                        (責任編輯:劉智鵬)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趕制清明茶
                        下一篇:赤水:竹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相關新聞

                        91在线看|黄色特级毛片高清免费|国产在线小视频|国产精品无码2022在线观看